设置

关灯

分卷阅读21

    花姐短的,围着她打转转。
    江秀兰愈发烦闷,却不能表现出来。她想扳回一城,可桃花很谨慎,集体活动不参加了,谁喊都不出门,就跟防着她似的。
    就在这时,县里来了消息。
    文化馆的王同志打了电话,说:“下个星期一,让江桃花同志来县里面试。”张干事兴冲冲地跑到村里,跟老支书说了一声。
    “桃花被县文化馆相中了,只要面试通过,就借调过去了。”
    江小桃正在纺织社,听到这个好消息开心得不得了。本来,她不报什么希望了,可忽然之间愿望就达成了。
    “桃花要去县里了,搁咱村可是头一份儿!”
    消息传得很快,村民们纷纷前来祝贺。刘爱莲端茶倒水忙个不停,笑得嘴都合不拢了。
    李翠姑气得不行,顺嘴胡咧咧的事儿都能成真?她不由得迷信起来,觉得桃花的运气就是好。
    江秀兰也躲在屋里生闷气,本来压了桃花一头,现在可好又被桃花压回去了。可生气之余又有点欢喜,桃花走了,建新没了想法,就能跟她好好过日子了。
    桃花这一拔尖儿,江家上下开开心心的。江老爷子特地把桃花叫过去,叮嘱了几句。江小桃受宠若惊,这可是开天辟地头一回啊。
    在她的记忆里,桃花跟爷爷奶奶不亲,老一辈的都重男轻女,对桃花爱理不理的,对爹娘也没好气儿,说:“瞧瞧广生,一口气生了七八个!”言外之意,嫌他们家人丁不旺。
    江小桃心说,咱比得是质量,又不是数量,看看现在态度不就转变了?
    作者有话要说:  捉虫~
    ☆、013
    *
    桃花要去县里,队里很重视。
    生产队长安排了一辆马车,说把人送到县文化馆,若是当天能赶回来,就把人接回来,若是赶不回来,就在县里住一宿。车把式是江广民,也是江家门里的,就乐呵呵去纺织社通知一声。
    “桃花,星期一一早出发,中午就能到地方。”
    “好咧,大伯。”江小桃答应一声。心说,车接车送,混得还不赖嘛。
    桃花要出远门了,刘爱莲哪里放心?她跟江广厚商量着去送闺女,这一来一回最少得一天,耽误挣工分就耽误吧。
    江玉昆也想去,他长这么大,还没见过县城是啥样子呢?
    江小桃跟玉昆说:“玉昆,你得去上学,以后去县里念高中,有的是机会。”江玉昆点点头,下了决心要去县里念书,将来还要上大学呢。
    到了星期一,天刚蒙蒙亮,刘爱莲就起来了。
    她熬了一锅面汤,煮了十几个咸鸭蛋,又塌起了菜饼子。江广厚也跟着起来了,挑了两挑子水,把缸灌得满满的。
    江小桃自然不能睡懒觉,不等娘喊就醒了。
    她收拾了一下,把独辫子分成两股,梳了两条麻花辫,长长的,直到腰窝下面。又换上了白底碎花衬衣,蓝裤子,黑方口布鞋。城里姑娘都是这么打扮的,不过很少留这么长的辫子。
    “桃花,快吃,一会儿车就来了!”
    一家人刚吃完,就听到车把式在门外吆喝:“广厚兄弟,启程了!”
    刘爱莲挎着包袱,江广厚提着水壶上了马车。江小桃背着草帽坐上去,江玉昆眼巴巴,也挎着书包追上来,说:“大伯,捎我一程,我到镇子口就下来。”
    “玉昆,这才六点,你去那么早做什么?”
    “娘……”江玉昆笑嘻嘻的,爬上了马车。
    清晨的薄雾还未散去,村道上湿漉漉的。
    农户们起得早,看到桃花一家就打招呼:“广厚兄弟,你们这是连窝端啊!”
    “呵呵,去县里瞧个热闹。”
    一路打着招呼,出了村子。
    马车“嗒嗒嗒”地跑起来,带着清脆的铜铃声。江小桃倚着车板,掩饰不住地兴奋,就要离开农村了,这是她迈出的第一步。
    *
    紧赶慢赶,到了半坡店。
    马车停下来歇歇脚,江广民兜了草料,喂马喝水。刘爱莲打开包袱,取出咸鸭蛋和菜饼子招呼着。
    “广民大哥,来一起吃点。”
    江广厚去茶摊子上买了四碗凉茶,几个人蹲在地上吃了起来。江小桃就着咸鸭蛋,吃了一个菜饼子,这是午饭,填饱肚子就成。
    一路颠簸,硌得屁股疼。
    到了正午时分,终于赶到了县城。老远地看到一个城门楼子,高三层,青砖灰瓦,屋檐高高挑起,古香古色的。
    江小桃很好奇,仰着脸看着。
    “这是南门,从这里进去直通县府街,文化馆就在那边……”江广民南来北往,见多识广。江小桃听着介绍,对青元县城多了一分了解。
    这座小城颇有历史,早在明朝年间就是县衙所在地。老城区不大,东西南北各有四个城门楼子,保存完好,旧城墙破烂不堪早就拆了,只剩下一圈地基。新城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