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13
……你嫂子娘家村上的那位?”
未待唐小诗反应,她放又拍了下大’腿,一副恍然大悟神情,肯定语气道:“就是他,和平镇江村,家境相同,哪里还有第二个。”
“哎呀!”赵二娘忽然似解透千年谜题,心胸舒畅般呵呵直笑,“原来你们早就认识了,那可太好了。”
“姨母,你别多想。”
“姨母可没多想。”端起茶碗美滋滋地喝起来。
唐小诗无奈轻叹。恐怕自己在姨母这里是解释不清了。
约莫十多天,年关将至,从午前开始便飘起小雪,到午后天地已经白茫茫一片。
送走了一位来取裘衣的客人,唐小诗向火盆中添了两块炭,转身准备去帮赵二娘赶制两日后要交付的一套冬衣。
赵二娘摆摆手:“这是我老熟客,还是我自己来,你陪敏儿旁边烤火歇会儿。”
唐小诗也不勉强,她现在裁布制衣技艺还不及姨母,老熟客过来一般都是看中姨母的手艺,她上手帮忙反而会出岔子。
叫过敏儿到火盆边,教他认几个字。
正教着,觉得光线倏尔一暗,朝门望去,一个收伞的瘦高背影。不瞧面容,她也分辨出是江郎,因为还穿着上次那件冬衣。
“江郎来了。”赵二娘笑着打招呼,放下手中的针线。
江郎进门朝她们欠身一礼,笑着道:“上回拜托舒娘子为家母裁剪衣裙,今日且将尺寸送来。”
赵二娘朝唐小诗看了眼,笑道:“那你们说话。”朝江郎又看了几眼,才低头继续忙着手上的针线活。
唐小诗哄了句敏儿后,朝一旁的柜台走去,江郎也跟过去,并将写了尺寸的纸张递给她。
她展开看了看,脑海中立即浮现一位面容苍白,瘦骨嶙峋的羸弱妇人。
“令堂的病最近可好些了?”瞧着他今日过来手中没有提着药包。
“还是老样子。”
她点了点头,话虽如此,但从对方忧郁的眼神看得出情况不好。
她转开话题:“令堂平素喜欢什么花色?”
江郎迟疑须臾微微摇头:“我并不知。”自从父亲去世后,母亲抚养他与妹妹,供他读书,似乎没有做过新衣,衣物都是别人相送。
瞧着他笑得苦涩,她便从身后抱了几种料子放在柜台上:“我们铺子小,料子不多,令堂既然喜欢白梅,想必偏好素雅色泽,这几种,你瞧瞧哪个合适。”
江郎一一看过,依旧摇头:“我并不懂这个,娘子觉得哪样合适?”
“那就上身襦子选这款墨绿花色料子,束裙用胡粉花色,披帛选牙色,你觉得如何?”一边说一边介绍。
江郎愣愣看了眼三种料子和花色,似乎脑海在拼凑一件常服的式样成品。
“好。”须臾他点点头,“就依娘子所选。”
唐小诗看了看手中的尺寸和布料,思忖了下犹豫道:“年前应该能够做出来,过年的时候令堂或许就能穿上。”
“家母也不是非过年穿不可,若是太赶了,年后江某来取。”
她随手摊开一匹墨绿花色料子道:“哪有年后穿新衣的,不都是赶着过年穿,添添喜,图个好兆头。”转身取过木尺一边量尺寸一边笑说,“也不算赶,距离过年还有些日子,来得及。”
江郎心头一暖,他虽不懂裁缝,也知道正常来说没那么快。蓦地想到什么,眉间微蹙起,面露难色:“娘子想必还有其他活,这个可以先搁一搁,我年后进城来取。”
唐小诗打量了眼他的神情,听出话外之意,年前是不准备再进城。她笑着说:“把令堂的衣裙做好了,我也要回和平镇过年,你到镇子上来取便可。”
江郎眉间舒展,拱手道谢。
“不过顺便的事,有什么好谢的。”她量好尺寸,取剪刀裁布,并闲话问及,“你这次是自己过来的,还是和村上人一起?”
“与一位族兄一道,他来城内帮着村里几家办置年货,明个才会。”
“你也明日回去?”
“家母需要照顾,我待会儿便回。”
唐小诗手上裁剪动作顿了顿:“你进城就为了送个尺寸?”一来一回要一天的时间,寒冬腊月,今日天气又不好。
他笑了下未答,算是默认。
唐小诗揶揄他:“若是抓药,顺便也就罢了。送个尺寸,你让那位族兄拐个弯送过来便罢了,还亲自跑一趟,你可真是不怕冷的。”
江郎望着她意味深长地笑了笑,没答言。
唐小诗恰巧抬头瞧见他的表情,心里一紧,不禁多想几分,心跳骤然加快。她忙抱起一匹布转身放回架子上,以此遮掩。手抚上心口,暗暗呼吸几口让自己心跳平静下来。
这身体偶然的反应,真让她难以“自控”。
“叔叔,你来。”敏儿唤道。
她回头瞧去,敏儿双手抓着江郎朝火盆边拽。
江郎有些懵然,上次这孩子还怕他,不敢靠近,这回竟然敢主动过来拉他。
跟着小不点走到火盆边,敏儿指着地砖上用烧黑的树枝歪歪扭扭写的一个王字,一脸认真地问:“敏儿写的对不对?”
江郎蹲下来半搂着敏儿笑问:“你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