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14
认得这字怎么念?”
“认得,王,敏儿就姓王。”
江郎揉了揉他的头夸赞,回头望向柜台边的唐小诗:“是娘子教的?”
“是。”唐小诗笑了笑,“年幼时随大兄到学堂读了几年书,认识几个字,也就只能教这些简单的。”
江郎会心一笑,回头对敏儿道:“叔叔再教你一个字好不好?”
“什么字?难不难?”
“不难,是叔叔的姓,江。”捡起一旁的树枝,握着敏儿的手在地砖上一笔一画认真的教写。
刚写完敏儿便叫道:“这边的敏儿认识,是工字,表姑姑教过。”
一大一小两个人在火盆边一教一学起来,说说笑笑。
唐小诗也不由被笑声感染,嘴角勾起,偶尔敏儿回头朝她炫耀自己又学了个字,她微笑夸了句。
不多会儿,她已经根据尺寸和图样裁剪出襦子的样式。抬头再朝火盆望去,江郎将敏儿抱在怀中,捏他小鼻子,逗得他咯咯直笑。
恍惚间,她好似看到了期待已久的生活,夫君温柔,孩子健康可爱,一家人其乐融融,心里也跟着温暖和满足起来。
这不正是舒恬曾经渴望的生活吗?她曾经那么努力的想要过上这样的生活,奈何遇人不淑。
她不禁心中自问,是不是江郎就是舒恬的良人。如果是的话,她现在真的想把进度推快一些,这样自己也能够尽快从这个小时空离开,进入下一个时空或者是回到现实世界。
正在她胡思乱想之际,江郎放下敏儿站起身走过来,温和的笑着:“天不早了,江某也该告辞了。”望着她手中的布料,再次向她道谢。
唐小诗迟疑下算了算自己做好这套衣裙的日子,和江郎约了个时间,在和平镇上次她下车的巷口,届时将衣裙给他。
“江郎可否还记得?”那夜天黑,和平镇的街巷不少。
“记得。”江郎干脆回道,再次相谢。
她真想开口劝他,无需这般一次次认真相谢,客气多了反而显得生疏。
将江郎送出铺子,敏儿依依不舍拉着他的手问他什么时候再来教他认字陪他玩。
江郎朝唐小诗看了眼,哄他:“过完年。”
“叔叔,你不能骗小孩子。”敏儿嘟着小嘴撒娇。
江郎被他可爱模样逗笑:“不骗你。”
接下来日子唐小诗和赵二娘便各自忙着手中的活计,赶在回娘家之前将一套衣裙做出来,且依照图样绣上了白梅。
临别之前,她多次劝姨母带着敏儿到她们家过年,姨母不同意,她便自己回去。
前两日下了场雨夹雪,路上还有些泥泞,所幸半道上她搭了一对老夫妇的牛车。
牛车行了一段路,见到前面有个板车陷进泥沟里,车上装着好几个大箱子,不知道装些什么,后方车辙很深。两个人正在将箱子一一朝下搬,旁边还站着几人提着包裹。
车子从泥沟里拉出来,两人复将箱子抬回板车上,准备启程。
牛车此时已经驶近,她一眼瞧见了那个抱着襁褓的女子,正是容娘,旁边是阎家人。
他们也都瞧见了她,阎万圭愣神望着,她冷淡移开目光。
“老兄,你这一车置办的都是年货?”赶牛车的老汉冲阎父问。
阎父瞧见她坐在驴车上,咧嘴苦笑道:“是啊!”
“都什么好东西,这么几大箱子。”
“吃穿之物。”
好汉哦了声,称赞他回家过年风光。
唐小诗朝那几个大箱子扫了眼,这哪里是置办年货,分明就是搬家。年头刚从祖宅搬到县城中,现在又要搬回去,看着阎家几人个个面色阴沉,多半那处院子真有问题。
第59章 弃妇10
阎家驴车在前, 老汉牛车在后。唐小诗背对阎家而坐和身边老妪说话,老妪大约是瞧见了容娘怀中抱着孩子,拍了拍她问:“可有婆家了?”
“没。”她礼貌笑答。
“你这么标致的娘子, 又有裁缝手艺, 谁娶了你真是享福。”颇为惋惜叹道, “我那苦命儿子去得早, 小儿子又太小,否则我准托媒人到你家门上提亲去。”
“大娘说笑了。”她笑笑。
她们谈话声音不算大, 但是两车距离之近,阎家人都听得到。赶车的阎万圭回头朝她看来,只瞧见一个背影。容娘坐在驴车前木箱上,伸脚踢了踢他。他目光黯然收回,朝容娘瞪了眼。
老妪又对唐小诗道:“我认识个郎儿, 和你年纪差不多,人不错, 家里境况不差,耶娘通情达理,上个月还问我有没有熟悉的合适小娘子,我瞧着你就挺合适。”
唐小诗故作羞涩一笑:“大娘, 咱们不说这个。”
老妪瞧着她害羞模样, 笑了笑也就不提。
两车一前一后行驶了二里路,前面的驴车忽然停下,阎母下来,走到牛车边。双手在身前搓着, 神情局促, 好半晌扯着笑脸对着唐小诗道:“恬娘,以前是大郎的错, 现在他其实也挺后悔的,你看……现在你也嫁不出去,不如就……就回来吧。好歹咱们曾经也是一家人。”
唐小诗忍不住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