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正文 宋代十八朝艳史演义第18部分阅读

    士卒,一齐攻城。不料偏偏不如他所预料的,这座城池竟变坚固了,围攻十八日,还是攻它不下。这是什么缘故呢原来高遵裕的大军,是赶路累得疲乏了,刘昌祚的部众,是锐气已经降落了,灵州城里,是得着三日的空隙,一切已布置周备了;以丧失了锐气的军队,攻守备完固的坚城,所以便攻不下。一鼓既不能有功,于是士卒益敝,锐气益落,越攻不能下。这日,高遵裕与刘昌祚两军正在继续攻城,忽然大水汹涌而至,顿时平地水深七八尺,把全部人马齐陷在水里。原来西夏守军见高遵裕、刘昌祚只顾指挥三军昼夜攻打城池,不提防别的,便遣人潜往灵州南面,决黄河七级渠,淹灌宋军。当下高遵裕、刘昌祚见四面八方大水骤至,白浪滔天,吓得打马就逃。两路十四万三千人马,随波逐浪地乱窜。会泅水的,或是得地利的,逃出生命,不会泅水的,与在洼地的,一命丧亡。及至逃出大水,计点人马,只剩得六万四千,溺毙了过半数。这时候又入严冬,天气奇冷,这些幸得不死于水的人马,因衣服被水湿透,此地复为寒迫,冻得一片声号寒,浑身儿打战,于是又冻死两万多。

    其余不死于水而又不死于寒冷的,满想可以保全了,不料正溃走间,蓦地听得后面人喊马嘶,西夏追兵又到。高遵裕、刘昌祚连忙指挥残兵迎敌。那些残兵竟都不听指挥,只管奔逃。高遵裕呼道:“刘将军,这怎么是好呢”刘昌祚应道:“此时还有什么迟疑的呢逃呀军心已经到这样,粮道又被敌兵抄绝,不逃何待”高遵裕听了,不自觉早把鞭儿在马身上连打了数鞭,那马已勉竭疲驽奔跑起来。那些残兵,毫无抵抗地任西夏军砍瓜切菜般地追杀了一阵,可怜又杀死了大半。等到高遵裕一路奔回庆州,刘昌祚一路奔回泾原,所剩存的军马,只得一万三千了。

    还有三路军马,李宪统领熙秦七军,并及吐蕃首领董毡兵三万,杀入西夏境内,破西市、新城,袭取女遮谷,收复古兰州,一路连捷,好不威风种谔率鄜延兵九万三千,出绥德城攻米脂,一战克捷,遂破米脂,从米脂再进,又破石堡城,直指夏州,驻军于索家坪。方要进战,忽然一夜北风,万里彤云,漫天大雪,已是四望皎然,成了一片琉璃世界,而空中还在搓棉扯絮地飘个不住。种谔与大校刘归仁,率领数骑,且登山赏雪。登土阜高处,极目一望,但见远远的青松翠竹,就像装在纯洁晶莹的玻璃盆里,益显得青翠可爱。间或有一株两株红梅,飘落三五朵花儿,掉在雪上,又如大块素色的吴绫,洒了几点胭脂,又鲜艳又美观,分外精神,分外夺目。种谔道:“要不是有王事在身,此时携三数友朋,煮酒烹茗,对雪联句,或是清谈,真是人生一件最惬意的赏心乐事。”刘归仁道:“可不是吗而今只好让王恭独去做仙中人,把诗思留在灞桥驴子背上了。”说着,相对喟然,感慨系之。忽见一骑快马踏雪飞驰而来,种谔惊谓刘归仁道:“瞧这不是蓝旗吗”刘归仁望了望,答道:“正是。”又问道:“这蓝旗不过是来报事罢了,为何惊慌呢”种谔道:“不然。蓝旗不过是来报事,这是不错的,但瞧他在风雪里这等没命地疾奔而来,定必不是件寻常的事哩”话犹未了,蓝旗早到,报到:“后面粮饷辎重,尽被西夏军抄截去了”刘归仁大惊道:“那么一军人都死了而今军中正没有了粮饷,等待后面粮饷接济;而今被敌军截去,我军岂不要饿死吗”也不顾种谔,即策马回营,带领所部士兵,先行溃退。种谔禁止不住,士兵听得又哗噪起来,只得亦随着溃走。可怜这些人马,又冷又饥,一路上死亡枕藉,退回汛地,只剩下三万人马了。王中正一路六万军马,杀入宥州,进至奈王井,亦因食尽粮绝,饿死三万多人,退还庆州。

    惟李宪的一路,因先时各路捷音奏报到朝,神宗大喜,诏命李宪总领五路直捣夏都。李宪奉诏,领兵东上,扎营于天都山下,焚烧了西夏的南牟内殿并仓库,杀败西夏统军新都喇不丹,进次葫芦河。忽接各路失败的消息,李宪便不再进,亦即班师。

    所以各路都到了灵州境地,李宪独没有到达,也就没有丧师。

    这正是:漫天风雪归无路,血染尸横胆已摧。

    要知各路军失败后,神宗又将如何措置,下回分解。

    第四十三回  筑城永乐辱国丧师  奋战兰州斩关夺寨

    岁月匆匆,不觉又是五年正月。在此年矢已催腊去,晓筹初报春回的当儿,朝廷上面,君君臣臣,照例有一番热闹。这虽是种无谓的庆祝,但是君上既未能免俗,臣下自然也不好不随俗的。是日神宗御太和殿,受群臣庆贺,即设乐赐宴,与群臣同其欢畅。君臣们正在百壶共进,三雅齐飞,兴高采烈,忽西征军各道失败的奏报叠传到来。神宗登时落了兴头,群臣亦即相对不乐,把一团喜悦的空气,顿改冷淡了。神宗并谓群臣道:“朕遣兵西征的时候,孙固力谏不可,朕以为他是迂阔,不肯听他。太后也说是高遵裕不可使领兵、任攻取,朕亦不听,而今果遭此失败,追悔已迟了”说罢,懊悔不已。次日早期,议处各路军失败的罪:贬高遵裕为郢州团练副使,本州安置;种谔、刘昌祚、王中正,并降官阶。李宪因他开兰州有功,独不加罪。孙固谏奏道:“按照军法,后期者斩。诸路都到了灵州,李宪独没有到,那么他的罪照军法是要问斩的,而今不但不斩,且竟不议处罚,怎么可以”神宗不听,但降诏诘李宪何故擅自引兵退回。李宪复奏称因为粮运不接,军队无食用,故而退回;现在正筹办饷械,图谋再举。神宗遂一并赦免他擅自退兵的罪。过了两日,李宪奏上再举的策略,神宗便授他为泾原经略安抚制置使、兼知兰州,并命李浩为副。

    四月,李宪乃奏请再举西征。神宗即召辅臣询问意见。王珪奏道:“从前所以失败的缘故,是由于军用不足,以致中道溃退,功败垂成。现在既议出钞五百万缗,以供军食,当然够应用了,不致再有从前的失败的。”王安礼奏道:“虽然如是,但钞券不能当食物的,必要转换为现钱,由现钱再换为刍粟,才可以裨实用。而今离出兵的期限,只有两个月时日,这五百万缗的钞券,怎能得尽换作刍粟呢”神宗道:“李宪奏称已有准备了,这个是不消虑的。李宪是一个宦者,尚能像这样尽心尽力,卿等为国家大臣,倒没有谋国的忠心么当年唐宪宗削平淮蔡,独有裴度的谋议与宪宗相同。而今乃不出自公卿,反出自阉寺,朕很觉这是卿等的耻辱哩”王安礼奏对道:“唐朝讨平淮西三州,相臣有裴度的谋划,将帅有李光颜、李愬的勇略,尚且竭尽天下的兵力,经年历岁,才能定局。而今西夏强盛,不是淮蔡可比得的;李宪的才能还不如裴度;诸将的武勇,又不及李光颜、李愬辈,臣恐怕不能副圣意”神宗不答。

    这时候恰巧又有个知延州沈括,建议在横山筑城寨,取建瓴而下的形势,以俯瞰平复,使西夏不敢正视朝廷。种谔因为西征无功,遂把沈括的建议奏上朝廷,且主张从银州进兵征讨。

    神宗得奏,深以为然,即遣给事中徐禧与内使李舜举,往鄜延会议筑城事。李舜举领旨下来,因诣王珪,想要有所陈说。王珪迎着道:“朝廷而今把边事付托押班与李留后,皇上从此可以无西顾之忧了”李舜举道:“四郊多垒,乃是卿大夫的耻辱相公当国,岂可把边事付托两个内臣。内臣只宜供禁廷洒扫的职务,怎么可以当将帅的重任呢”王珪笑道:“押班何必太自谦呢押班与老朽,不同是一殿之臣吗老朽无才能足以建树功业,正要借重押班绥靖边疆,使朝廷无忧,才好做个太平宰相哩像押班与李留后大才槃槃,正该出将入相,说什么不可以呀”李舜举听了,不觉叹了口气,想要陈说的话,竟不提起,就辞了出来。明日,遂与徐禧一同赴鄜延而去。非只一日,到了鄜延,徐禧相度地势,不赞成筑城横山,另要建城于永乐。种谔争道:“横山延袤千里,产良马,宜稼耕,人民复劲悍善战,且有盐铁的利益,城垒又都控扼险要,足以守御,怎么说这里不可筑城呢而今建功立业,定要从银州开始,其次乃经营宥州、夏州。这三处鼎足峙立,那么横山的地方,便囊括在里面了。又其次修治盐州。于是横山强劲的兵马,与山林川泽的利益,尽归朝廷了。横山的地势,居于高处,俯视兴、灵,可以直捣西夏巢岤的,不议筑城便罢,若是要建议筑城,决不可舍了它,另取永乐。”徐禧反对道:“不然,不然。

    银州虽据着明堂川、无定河的交会地,但旧城东南面,已被河水淹没了,而西北又阻天堑,真不如永乐之形势险阻,所以应该先筑城于永乐。银、夏、宥三州陷没百年了,一旦能够复兴,固然是件伟大的事业,但是建州之始,这一项经费,实在不小,而今国家正值穷乏,到哪里去筹措此项巨款故不如选择适当的地方,建置堡寨,名义上虽然不是州,实际上却拓开疆土,不比较好些吗“种谔又争道:”不把银州作根本,另想用永乐去制银州,这是件何等失策的事须知永乐距银州只二十五里地,又当银州的冲要,西夏有不力争的吗筑了城不能有所裨益于国家,反惹起西夏的战争,岂非失策“徐禧道:”筑城于西夏必争的地方,这才可表示上国威风,使他知惧哩如果怕他来争战,还能坐镇边疆吗“彼此争论,会议遂无结果,乃将两议奏达朝廷。神宗不明利害,竟从徐禧的建议,舍横山而筑城永乐,即诏命徐禧带领诸将前去兴筑,并命沈括为援应,陕西转运判官李稷司饷运。徐禧奉到诏命,因为与种谔意见不合,即奏请留种谔守延州而自率诸将往筑,只十四日便筑成了。

    神宗大喜,赐名做银川寨。徐禧与沈括、李舜举等,俱退回米脂,留鄜延副总管曲珍领兵万人居守。

    徐禧等去后不到十日,西夏便遣铁骑二千,来攻银川寨。

    曲珍忙报知徐禧。徐禧得报,即令沈括守米脂,自己与李舜举、李稷等统兵驰往援救。一路上探骑接连来报,说西夏已调集大兵三十万于泾原,要一齐来攻银川寨。徐禧反大喜道:“西夏军如果一齐到来,那么是我取功名富贵的日子到了”高永亨道:“银川寨城小人少,又没有水泉,恐怕不可保守啦未可太把西夏军看轻易了,还须及早策划万全才是”徐禧怒道:“尔想扰乱军心吗”便将高永亨械送延州监狱里,等待破敌后再行细议罪名处治。既抵银川寨,西夏竟发动倾国之兵来攻。

    大将高永能忙献策道:“西夏军先到的,尽是精兵劲卒,赶着他还未曾布阵,快快攻击,使他骇散,那么后面来的便不敢再来攻了。”徐禧叱道:“尔晓得什么王师不鼓不成列,怎可乘人未曾布阵,便施攻击呢”说罢,拔刀而出,指挥士卒上前拒战。只见西夏军越到越多了,就像蚂蚁出了洞似的,漫山寨野都是。这时曲珍布阵河边,见士卒都带着恐惧的脸色,因向徐禧道:“而今众人都怀着恐惧,是军心已不坚定了,必不可以作战的。如果要勉强作战,一定要失败的。请收兵入城,但谋守御,还可保全。”徐禧不答应,说道:“君为大将,奈何遇敌请退呢像这等恇怯,不更惹敌人轻视吗”乃传命把七万兵在城下布成阵势。西夏军便先遣铁骑渡河过来。曲珍见了,又向徐禧道:“这个是铁鹞子军须要乘他半渡的时候攻击他,方可得胜,若等他渡过河来了,占着地步,那时他横冲直闯,便无人抵挡得住了”徐禧道:“我正要他渡河来哪

    若是半渡的时候便去击他,不能扫尽他了,定有许多要脱逃的,岂不留为后患,使他日又劳征战“不听曲珍的话。西夏铁骑军既渡河,纵横驰骤,锐不可当。大兵复继续杀来,势力益大。

    曲珍部众不能抵御,纷纷向后退逃,自躧后阵,于是一齐溃散起来。徐禧见势头不好,早拨转马头,一溜烟逃入城中去了。

    还是曲珍有点本领,奋勇杀了一阵,西夏军稍稍退却一点,才得收拾余众,退入城中,保守孤城。西夏军见曲珍退入城去,分明是把一群犬豕赶进了囚笼,尽涌上前围住,兵厚数里,且据住宋军的水寨,断绝城里汲水的道路。曲珍督率士卒,昼夜守御,城急切不能破。无如城里无水可汲,掘井取水,又都不及泉,兵卒多半渴死。李宪与沈括等援兵及馈饷,都被西夏军阻隔住,不得入城。种谔又怨恨徐禧反对他的议案,不发救兵。

    至是城中大急,又值夜半大雨,西夏军环城猛攻,城遂攻陷。

    徐禧、李舜举、李稷、高永能等,都死于乱军中,独曲珍弃甲丢盔,赤着脚走脱了。将校死了数百人,士卒役夫丧亡二十余万。西夏军直追至米脂城下,才退回去了。

    自熙宁以来,用兵西征,仅仅得到西夏葭芦、吴堡、义合、米脂、浮图、塞门六城。灵州、永乐之役,官军、熟羌、义堡等死的有六十余万,钱谷银绢损失不可胜计。当下败耗传达朝廷,神宗不胜痛悼,为之数日不食。至是神宗才晓得边臣不可倚信,深自悔咎,不再想西征了。西夏亦复困敝得很。乃追赠徐禧等官封,贬沈括为均州团练副使、安置随州,降曲珍为皇城使。当李宪奏上再举西征的策划时,吕公著力陈边民疲敝已极,不可再举,数次上奏谏阻,神宗不听。吕公著遂托疾求去职,神宗命他出知定州。至是复遭失败,边民益加疲敝了,神宗乃感叹道:“边民疲敝,不可用兵;吕公著屡次对朕谏奏,朕不能听他,以致更使边民不能聊生了,真是朕的过错啊”

    于是降诏把吕公著徙知扬州。又当神宗命徐禧往鄜延会议筑城事件的时候,王安礼谏奏徐禧志大才疏,如果命他前去,定必要误国事,神宗亦不听。而今果然失败,神宗才追悔道:“悔不听王安礼的谏奏啊”神宗虽然这时追悔不已,可是无益的了。

    六年二月,西夏乘朝廷困顿,发大兵五十万攻围兰州,一路攻打进来,如入无人之境,已被他夺去两座关隘了。李浩见西夏军势威赫,人马众多,吓得心惊胆怕,但闭城拒守着,不敢出战。钤辖王文郁请令道:“但困守孤城,不出兵战斗,怎能使西夏军退去呢请发命令,击他一阵。”李浩道:“城中的骑兵,不过数百人罢了;西夏的步骑至数十万,怎能出战呢

    这一出去,不被他一口气吞没了吗“王文郁道:”不然。敌军兵多,我军兵少,正当努力杀他一阵,折挫他的锋芒,使敌军丧气,我军定心,然后才能讲保守哩从前张辽所以破合肥,却是如此“李浩道:”钤辖既有决心,请指挥出战罢了。“于是王文郁乘夜选择敢死的步卒七百余人,各持短兵,亲自领着,缒下城去,呐一声喊,突地杀入西夏军中。西夏军不晓得这支兵打从哪里来的,登时惊溃而走。王文郁与七百余士卒,往来冲杀,把西夏几十万兵马直杀得东逃西奔,追赶十余里,把关寨夺回来。李浩大喜,即据实奏报朝廷。神宗览奏,嘉奖道:”王文郁可称是朕的尉迟敬德了“降诏擢王文郁知州事,以旌赏他的功劳。不久,西夏又分路入寇,亦被诸路击败退去,没有掠取得什么,徒然杀伤些兵马而已。中丞刘挚遂劾奏李宪贪功生事,全出欺罔,先前畏缩不赴灵州之约,而停兵筑城兰州,遂使今日大受祸患。神宗乃诏贬李宪为熙河安抚经略都总管。至是西夏主李秉常见屡次出兵都不得利,也苦于兵事了,令西南都统茂锡古额不齐,移书泾原总管刘昌祚,乞通和好,像昔日一样。刘昌祚乃将茂锡古额不齐来书奏上朝廷。神宗正在厌兵的时候,遂不拒绝,命刘昌祚答书允他通和。西夏主遂遣谟个咩迷乞遇奉表入贡,请求朝廷赐还侵地。神宗赐诏嘉答,谟个咩迷乞遇拜谢而去。于是赐西夏岁币如旧,惟请赐还侵地不许。西夏主不满意,至七年春,趁风和日暖,又发步兵骑兵八十万众攻围兰州,志在必取。李秉常亲自督众急攻,矢如雨雹般向城上射击,云梯革洞,百道并进。李宪竭力御守,阅十昼夜,未被攻破。李秉常因粮饷已罄,不能继续攻打,引兵退去;不久,又攻围延州德顺军、定西城并熙河诸寨,均不得逞;转围定州,亦被击退。李秉常四出无功,复又卷甲敛兵,暂时停止战争,依然通和了。

    这时司马光费了十九年的功夫,著成一书,名做资治通鉴。这书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下终五代,年经国纬,备列事目,又参考群书,评列异同,分作三百五十四卷,真个是洋洋巨观。司马光遂把他奏上神宗,以供御览。神宗见了这部资治通鉴,十分喜悦,降诏奖饰道:“前代不见有这样的伟大著作,得卿辛苦辑成,比荀悦作的汉纪要好多了”

    即授司马光为资政殿学士。一日,蒲宗孟见神宗奏事,神宗正披阅资治通鉴,神宗因谓蒲宗孟道:“而今天下人才寥落,幸得还有个司马光在着。”蒲宗孟奏对道:“人才多半被司马光的邪说引坏了,陛下怎么反这么说呢”神宗大不乐意道:“蒲宗孟乃不取司马光么朕自即位以来,独深取他一人哩”蒲宗孟碰了个大钉子,不由得满面羞惭,默默退出。神宗怒意不解,明日早朝,竟降旨罢免蒲宗孟官职,迁王安礼为尚书左丞,李清臣为尚书右丞。蒲宗孟因为忌惮司马光是个正人,怕神宗因他著书有功,再召他入朝,想要乘机谗间他,不料适得其反:倒把自己个官儿弄掉了。这正是:固位未成反失职,谗臣徒自费心机。

    要知后事怎样,下回分解。

    第四十四回  献阴谋走谒高公绘  征政见驰问司马光

    鲜红的花儿,开满了上林,碧绿的草儿,铺遍了大地,江山万里,花团锦簇,好不美观这是什么时候可不是春到九分九,天刚三月三吗神宗与向后同步入后苑,只见桃花片片飘落在洗心涤虑池里,一点一点,漾成水面文章;新莺个个跳跃在积翠凝芳林中,一声一声,奏出自然音乐。何等悦耳赏心

    神宗俯仰之间,忽然有感,顾谓向后道:“朕自临御以来,天天为着国事操心,哪里有一时半刻闲心儿来领略这些花香鸟语呢而今虽得与卿一度领略,可是又不能再得了”说罢,意绪凄然。向后觉得神宗的说话不祥,忙奏阻道:“陛下赏玩景物,正当放开怀抱,一泻积闷,何必发这等感慨”神宗道:“朕的本心,岂不作此想但是不知不觉间,便有了感慨,不能不说了出来唉人生一世,还不就这样过了吗”向后听神宗愈说愈不祥了,便奏请道:“陛下出来散闷,反惹悲思,不如回宫去吧”神宗点首,遂一同回宫而去。神宗回到宫里,甚觉精神不快,便倒在龙床上唾了;一时心血潮涌,犹如万马奔腾,不禁连连长叹。向后奏问道:“陛下本来好好的,到后苑里散了回步,就变了态度,好像有万斛愁绪似的,究竟为什么”神宗嗒然道:“没有什么,不过总觉得心绪不宁罢了。”向后安慰道:“陛下静静心便好了,不必妄想,不必愁虑。”神宗闭目不答,向后也便不说了。是日晚间。神宗寒热大作,竟是病了。向后着慌,忙传太医入宫诊视。太医瞧过,奏说不过是偶然感冒,没甚要紧,服药疏散疏散便好了。向后听太医这么说,才放了心。一宿已过,到了明日,神宗的病竟与太医所断相反,格外加重了,不能起来临朝,但躺在床上喘气。向后乃传懿旨,命辅臣代祷景灵宫,群臣分祷天地宗庙社稷。一连数日,完全无效。辅臣乃入宫问疾,奏请册立皇太子,并请皇太后权同听政。神宗点头应允。

    神宗生有十四子:长名佾、次名仅、三名俊、四名伸、五名侚、六名佣、七名价、八名倜、九名悦、十名伟、十一名估、十二名俣、十三名似、十四名偲。佾、仅、俊、伸、侚、价、倜、伟八个都已早殇,所存的惟第六子赵佣已有十岁,挨次居长,神宗已封他为延安郡王,遂议立他为皇太子。当下有职方员外郎邢恕想立异邀功,便想就神宗皇弟岐王赵颢、嘉王赵颧两王中,奉立一个作皇帝,因往谒蔡确道:“自古国有长君,才是国家的幸福,公何不从岐、嘉两王择立一人既可安国,复可保家,岂不两全其美”蔡确想了想道:“你的说话很是,但不知高太后意见怎样。”邢恕道:“岐、嘉两王都是高太后生的,母子的恩情当然要比隔了一代的来得深厚;而今再立一个作皇帝,欢喜还来不及,定必无异议的。公还迟疑什么呢

    放着富贵不取,眼见得给他人争先取了“蔡确喜道:”待奏知高太后,得了旨意再定,免得因此反而得罪。“邢恕道:”我且先去布置,包管成功的。“说毕,辞出蔡府,径往见高太后的侄儿高公绘、高公纪兄弟。高公绘把邢恕迎入,让坐奉茶已毕,动问邢恕道:”君此来谅必有所见教。“邢恕道:”正是有事奉商。“高公绘道:”什么事公事呢私事呢“邢恕道:”这件事吗,乃是关系着君家公私两方面的。“高公绘惊道:”究是件什么事“,怎的关系寒门呢”邢恕想要回答,却又止住,但把两只斜角眼瞧看左右不已。高公绘催着道:“快说,怎么又停住了呢”邢恕道:“只是而今还不便公开咧”高公绘听邢恕这么一说,知道他的意思是要屏退左右才说,便叫左右退下。于是邢恕就把要就岐、嘉两王奉立一个作皇帝的意见说明,并请高公绘在高太后面前进言主张。高公绘听了,只是摇首。不等回答,邢恕乃进一步道:“这事是于君家大有益处的,难道君倒不赞成吗况且延安郡王年纪弱小,怎能为君而岐王、嘉王既长且贤,理当择立。大臣为国家立君,不当如是么君为皇亲,哪可不赞一辞呢”说到这里,高公绘便拦阻道:“不必说了,不必说了,这事断断不行的,我不愿与闻。”邢恕又道:“不与闻此事,岂不要失掉今日的富贵吗

    须知我来奉商,完全是为的君家富贵“高公绘不禁作色道:”罢罢罢这种富贵我不要哼只怕君此来叫我作此事,是想要贻祸寒门哩“说罢,即唤左右送客。邢恕无奈,只得败兴而归。到了私第中,忽想到高公绘这等拘执,高太后料必也是拘执的,如果蔡确进去奏请高太后,给她当面驳回,这事便糟了。忙又跑去知会蔡确,要他不要奏明高太后,另设别法进行。果然高太后贤明得很,她不待蔡确去奏请,便提防着臣下要做这么一着。当日岐、嘉两王进宫省问神宗疾病,她便面谕两王道:”从今日起,且暂时闭门深居,勿再进宫来,因为而今皇太子还未立定,难保臣下没有立异的想头,构陷尔兄弟于罪戾中,须各自引避嫌疑才是。“两王受命道:”儿臣敢不敬遵母后意旨“遂匆匆退出,各回王邸,杜门谢客。高太后又密敕中人梁惟简妻,预制小黄袍一件,呈进备用。照这样看起来,皇太子虽还未曾明诏册立,高太后志在立延安郡王,可以想知了。又过了数日,神宗的病益加沉重了,邢恕与蔡确密议道:”事急了不可不采决然的手段“蔡确道:”正是。“遂定计约王珪入宫问疾,暗使知开封府蔡京伏甲士于朝门,胁迫王珪一同主张这事;倘王珪不肯赞同,便把王珪杀了,藉此威服群臣。不料事不由人,等到蔡确、邢恕布置停当,往约王珪时,王珪早进宫去了,已受神宗顾命,草诏册立延安郡王赵佣为皇太子,赐名做煦,高太后权同处分军国事。蔡确、邢恕倒抽了口气,计无所施,只得罢了。越日,神宗驾崩。总计神宗在位,改元二次,共十八年,享寿三十八岁,后归葬永裕陵,庙号做神宗。

    至是皇太子赵煦即位,是为哲宗皇帝。尊高太后为太皇太后,向皇后为皇太后,生母朱德妃为皇太妃;晋封皇叔赵颢为扬王,赵颧为荆王,弟赵佶为遂宁郡王,赵佖为大宁郡王,赵俣为咸宁郡王,赵似为普宁郡王;加尚书左仆射王珪为岐国公,潞国公文彦博为司徒,王安石为司空;其余文武百官,一律进秩;致仕各官,赐服带、银帛有差。高太皇太后遂与哲宗一同临朝听政。蔡确因先前的密谋不成,现在恐怕位置动摇,乃谋献媚,以图巩固。高太皇太后的从父高遵裕自西征失败坐贬以来,至今还处卑职。蔡确遂向高太皇太后奏请复高遵裕官爵。

    高太皇太后听奏,凄然道:“灵武一役,先皇帝得到失败的恶耗,顿时罢宴辍朝,退回宫中,绕室彷徨,彻旦不能安寝,自是惊悸,驯致大故。追原祸始,实由高遵裕造成。先皇帝不肯诛戮只降了他的官爵,已算分外开恩;而今先皇帝骨肉未冷,我何敢顾念私恩,违反天下的公议呢高遵裕复官,是万万不可的”蔡确被高太皇太后这一驳回,不禁满面惭赧,惶悚而退。自是蔡确随班在朝,暂时抑制侥幸心,不敢在高太皇太后前做妄想了。高太皇太后深念自王安石变法维新以来,民间甚感疾苦,乃首先传旨,遣散修京城役夫,止造军器及禁廷工技,戒内外毋许苟敛,宽民户保甲马。旨下,民间不胜欢悦。这道旨意,是径由中旨,宰相王珪等都不得与闻,所以王跬等便无施他们的伎俩来阻扰了。越日,又下诏罢京城逻卒,及免行钱,废浚河司,蠲免逋赋。又召司马光、吕公著入朝辅政。司马光自罢官居洛,已十五年了,田夫野老都十分尊敬他,称做司马相公。就是妇人孺子,也知有司马君实。君实是司马光表字。

    至是司马光听得神宗升遐,乃驰驿入临。行近都门,卫士见了,莫不以手加额,欢呼道:“司马相公来了司马相公来了”

    沿途人民,亦遮道告恳道:“司马相公这回来了,请莫回去,留在朝里辅相天子,救救我们小百姓”司马光见得民心这等向他,反倒惧怕起来,不敢入朝了,乃从间道回归洛中。高太皇太后听得司马光中道折回,遣内侍梁惟简驰往慰劳,并问为政所当先行之事。司马光即疏奏当先大开言路,广征舆情。梁惟简赍疏复命。高太皇太后大喜,谕令中书草诏,晓谕百官,对于朝政阙失及民间疾苦,尽情直陈毋隐。蔡确暗道:“这么一来,我们岂不要被撵了吗”眉头一皱,诡计已生,又自语道:“在诏语里定些限制,名为开言路,实际是禁遏,就得两全了。”于是草成诏稿,设六个限制的条件在诏辞里。这一段诏辞说道是:若阴有所怀,犯其非分;或扇摇机事之宜,或迎合已行之令;上以观望朝廷之意,以侥幸希进;下以眩惑流俗之情,以干取虚誉:若此者,必罚无赦。

    高太皇太后将诏稿看了,便把来封着,再遣梁惟简持给司马光阅看,命他修改。司马光打开诏稿看过,对梁惟简道:“这篇诏稿里立的六个限制条件,并不是求直谏,乃正是拒谏了。

    若把此诏颁行,那么做臣子的更是不能谈论政事了;如果一谈论,就犯了这六个条件。这篇诏稿,一定要修改过才可以发出去。“于是司马光把自己的意见,恳切写出,把诏稿修正,一并封着交梁惟简带回。高太皇太后启视一过,喜道:”司光光真不愧忠臣了“即把改正的诏谕颁行天下。至是,言路始升,上封事的千数人。

    高太皇太后乃诏司马光知陈州,并起程颢为宗正寺丞。程颢奉到诏命正想入朝,忽然生起病来,不到几天就死了。后文彦博题他的墓碑,称做明道先生。司马光奉诏赴陈州,经过阙下,进朝见驾。高太皇太后将他留住,命为门下侍郎。忽王珪病死,乃升蔡确、韩缜为尚书左右仆射兼门下中书侍郎;章惇知枢密院事。这时普天下的人民,引领拭目,伫盼朝廷新政。

    高太皇太后亦极意求抬,想一洗往昔弊政,解除人民的疾苦,因又召吕公著为侍读,并遣使迎问他所想要陈说的话。吕公著谓使者道:“先帝的本意,原是以宽省民力为先,而建议的人,却以变法侵民为务,与自己政见不同的,一概斥去,所以便失却先帝的本意,使政治上弊病日深,人民感受困苦日甚。而今只要求得中正的人员,讲求天下的利病,同心协力从事改革,还是不难挽回的。”即交使者赍陈十事:一畏天、二爱民、三修身、四讲学、五任贤、六纳谏、七薄敛、八省刑、九去奢、十无逸。使者复奏,高太皇太后悉行嘉纳。吕公著一到,立改授为尚书左丞。吕公著与司马光既同居政府,乃同心辅政,推本神宗的遗志。凡神宗想行而未暇举行的,与改革而未至尽的,一一举行起来,又请设置谏员,极开言路。于是民间欢呼鼓舞,众口称颂。蔡确等见司马光、吕公著这等作为,晓得定要革除新法,便高唱“三年无改于父之道”的论调,藉以阻扰他们的更张。果然朝议纷纭,以为神宗驾崩未久,凡神宗时颁行的一切新法,目下概不可更改,须待三年之后再议。司马光指驳道:“要是先帝颁定的好法令,就是百世之后,也是不当改易的,说什么三年无改呢要是王安石、吕惠卿所创建的不良政令,为天下患害的,补救起来,当像救焚救溺这么急速,怎好等待到三年呢况且而今太皇太后是以母改子,不是以子改父,这三年无改于父之道的话,是说不通的。”被他这么一驳,众议才平息下去了。于是高太皇太后依着司马光、吕公著的建议,罢“保甲”、“保马”、“方田、”市易“新法;谪贬京东转运使吴居厚,安置黄州;仍起用鲜于侁为京东转运使。司马光对同官道:”鲜于子骏实是大才,而今再使他去做转运使,未免屈抑了他。但朝廷要救京东的困溺,非他去不可,所以又不得不使他去。鲜于子骏此一去,乃是京东一路的福星啦现在天下都处困溺,安得像鲜于子骏般人一百个,分救天下呢“

    子骏是鲜于侁的表字。鲜于侁到了京东,即奏罢莱芜、利国两治所,及海盐依河北通商。人民大悦,口碑载道。朝廷又削前市易提举今光禄卿吕嘉问三秩,贬知淮阳军。至是吕党皆坐黜,并谪邢恕出知随州。

    不觉残年已过,遂下诏改元做元枯,是为哲宗元祐年。闰二月,右司谏王觌上疏奏谓:“国家安危治乱,乃系属于大臣;而今执政八人,j邪占了半数,这一两个元老,怎得行他忠君报国的意志呢”因极论蔡确、章惇、韩缜、张璪等,朋邪害政。不料奏章数十上,高太皇太后还未允准,于是右谏议大夫孙觉,侍御史刘挚,右司谏苏辙,御史王岩叟、朱光庭、上官均等,都起来做王觌的后盾,朝上一章,晚进一奏,交相劾论蔡确的罪状。这正是:须使j邪都敛迹,方教治国有良谋。

    要知高太皇太后得了孙觉等劾论蔡确的章奏,毕竟怎样,回分解。

    第四十五回  罢j邪太后任忠良  争意气朝臣结党派

    高太皇太后至是,乃罢免蔡确宰相职权,出知陈州;当下擢司马光为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吕公著为门下侍郎。李清臣、吕大防为尚书左右丞,李常为户部尚书,范纯仁同枢密院事。这时司马光虽荷圣眷降渥,把他升至极位,但是老病日增,精神日见衰弱,满想尽心竭力,整顿颓败,以报国恩,竟已心有余而力不足了。他瞧着“青苗”、“免役”诸新法犹然存在,西夏亦还恃强未能降服,不禁长叹道:“这些祸害没有除掉,我死不瞑目了”因作书致吕公著道:“我现在把身躯付与医生,把家事付与儿子,一身一家,总算有了付托,不必忧虑了。

    但是国家大事,没有可付托的人,而今敬以属公“吕公著得书,便拿了去奏白高太皇太后。高太皇太后念他年老有病,忠心耿耿,特诏免朝参,赐乘肩舆,三日一入省。司马光奉诏,谢不敢当,且上奏道:”不见天子,哪能办事呢“乃改诏令司马光子司马康扶掖入对。司马光乃奏请罢”青苗“、”免役“两法。高太皇太后准奏,即日罢”青苗“、”免役“两法。

    “青苗法”罢后,青苗钱罢贷,仍复常平旧法,朝臣无异议。

    惟“免役法”罢后,司马光请仍复“差br gt;

    yuedupageup

    18

    yuedupagedon

    read;

    reade:

    宋代十八朝艳史演义第18部分阅读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