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分卷阅读19

    崔邺安慰她:“你歇着吧,我回头让人把钱给你送来。”
    谢奚眼睛发涩,随口说:“那就谢了。”
    她是真的觉得崔邺格外亲近,在这个陌生的时空,真是毫无安全感。
    崔邺问:“这地图你花了多久时间?”
    谢奚:“一个多月吧,我又不熟悉地形,每次出去也只能探一点路,又走不远。”
    崔邺也不勉强,说:“借我看两□□不行?”
    谢奚自从去郊外后,就没时间补充地图了,这地图暂时也没有大用处,就大方说:“行吧,记得过两天还我,我要继续补充的。”
    崔邺看了眼说:“过几天我自己给你送过来。”
    说完又补充;“连同钱一起。”
    谢奚开怀的笑起来:“行吧,现在和我提钱,我什么条件都能答应。”
    崔邺见她笑的畅怀,猜她从前应该是个开朗豪爽的人。
    和他从前认识的女孩子都不一样。
    谢奚一觉睡到大晚上,长安城里却因为她的那篇檄文,简直翻了天。
    学子们争相誊抄,互相借阅。
    崔邺回了家,刚进了门,随侍就说:“刚才二郎三郎和六郎,过来找郎君。让郎君回来务必通知他们一声。”
    崔邺进了院子,母亲卢氏见他这么晚才回来,颇有些愁绪的问:“五郎整日不在家,你祖母念叨你很久了。”
    崔家门庭显赫,清河崔氏百年望族。崔家儿郎的名号在长安城里如雷贯耳。
    崔家大伯崔琼乱世中镇守河西北道庸融关,抵抗戎狄南下,庸融关首当其冲。
    崔琼率守关三千将士死守峡关,一直拖到援兵到达,没有让戎狄进半步,他和三千将士血战到死。
    二伯崔浩,自小文采斐然,年少时名动长安,大伯战死那年他才刚成亲,听到大哥战死的消息后,一身孝衣北上替长兄收尸,直到李家登极,他都没有回长安城。
    他父亲行三,名崔程,名声远不如两位兄长出众,也没有两位兄长那么出众,但是李家的臣,这么多年来一直稳步直升,现任凉州刺史。
    崔邺来这里这些年,根据他了解的崔程,他这位父亲名声不显,也不如两位兄长那么有名,平时不显山露水,但才学、谋略远高于世人评说的那般。
    崔家行四的崔冕在荆南之地做县令,好些年没回来了。
    行五的崔逸是个闲散人,娶的就是谢奚的姑姑。
    他还有三个姑姑……
    谢家小辈很多,大伯两儿一女,二伯只有一子。
    前两年崔程去了河西道的凉州,二叔才回来,一直闲散,只在国子监挂职,教学子们辩经。
    他父亲发妻早逝,他上面有两个哥哥。
    母亲卢氏,嫁崔程后生了两子一女,他下面还有一个弟弟一个妹妹。
    行四的崔冕他还没见过。
    行五的崔逸在礼部任职,有一子一女。
    崔家的老太太还在,所以崔家一家住在大宅子里,热闹非凡。
    一大家子的人,出门就能遇上一两个,这也是他来了这些年,丝毫不想提什么新发明。一个大院里,人多眼杂,不好搞创新。
    而且他也有点得过且过,回不去,也做不好崔五郎,据说从前的崔五郎侠肝义胆,崔家人都说他最像战死的那位伯父。
    他一个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人,怕辱没了先人的风骨,自此再没提习武从军的事,这几年说起崔家的五郎,大家都是淡淡的失望的口吻。都很遗憾,他没能像那位大伯一样方显崔家儿郎的血性。
    崔邺见卢氏面色不好,问:“怎么了?弟弟妹妹不听话吗?”
    卢氏无奈的瞪他一眼,后有些惆怅的说:“再没有你弟弟妹妹这么乖的孩子了,你总这么飘荡,可怎么办。”
    崔邺笑说:“母亲不要烦恼,两位兄长不是都颇有建树,弟弟聪慧,我平庸一些也不打紧。”
    卢氏听的面色一变,看着他半晌不说话,问:“是你父亲说什么了,还是你两位兄长说过什么?五郎小时候不是这个样子的。当初和我说要……”
    她说着可能也觉得像那位大伯不是好事情,但是还是担心的看着他。
    崔邺叹气,这哪能骗过当妈的人,儿子变没变,当妈的心里清清楚楚。
    他不忍心也不敢说实话,哄说:“母亲操持一家生计辛苦,不要担心我,崔家儿郎也不能个个出彩,总要有人守着门庭。”
    他做不了官,也不想做官。
    卢氏眼睛一红,不再说话,催说:“快去换身衣服,你四叔催了几次都不见你人。”
    崔邺见她暗自擦泪,哄说:“今日在外发现个好吃的,等会儿让母亲尝尝。”
    卢氏难过着又笑起来:“要你操心这些。”